立身以立学为先
立学以读书为本

今天听了很多名人传记

很久以前,买了一套十点读书的课程《听读书怪才讲名人传记,收获影响终生的人生经验》,一直没有时间去听,最近有些空闲时间,听了几乎一整天。这个所谓的读书怪才,是《逻辑思维》的一个策划,反正就是那种很有文化,让我这种市井小民一听就觉得高大上,张嘴闭嘴就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,旁征博引,给人感觉通古博今,文化造诣极高的那种。语言通俗易懂,有理有据。

今天听了“东野圭吾”,一个作家小说家。他在这篇里提出了个理论,学霸思维和学渣思维,学霸是迎合标准,标准可以构建壁垒,圈住生态,从而使自己的学识能够站稳脚跟,从而在某个领域或者岗位大放异彩。学渣思维是解决问题,由于不被主流所承认,所以就不断的遇到问题,解决问题。基于此,学霸时刻不忘标准答案,学渣脑子里永远是些实用的招数。学霸是整天想制造差异,怎么和别人不一样。学渣想的是怎么让别人接受自己。学霸一条路走到底,学渣没有固定的套路,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。

他讲这个故事,就是要表达,一定不要固守某个观念,执念某件事,该放下执念的时候就要放下,试一下这个“学渣思维”。实践过后,也许会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。生活的琐事中就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事,往简单了举例,人们的老对手“强迫症”就无时无刻都在摧残程序员和设计师群体们,他们用一种死磕到底的工匠精神在为社会产出高效美观的产品。成熟的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们则会用这种“学渣思维”把这个坏习惯绕过去,遵循那种“实用即使美”的逻辑,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更重要的环节中去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这个观念的提出,虽然新鲜,但却不是首创,就是占了个说法新颖,借名人传记这个载体传达给我们,让我们别钻牛角尖。所以不得不服这个老师讲故事的能力,白话堆积出来的东西也能如此让人深思。

第二个故事是霍华德·舒尔茨,他是星巴克的大股东。这一课他抛出的几个理论是:实现财务自由,有三座大山需要从背上卸下来。分别是老板压榨工资、纳税、银行贷款。然后有三件事,必不可少:选择承受的风险越大,获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高;从做自己喜欢的事,到做别人喜欢的事;从指望别人,到发明一种机制,让人们主动来成就你。

我特别喜欢他的这后两个结论。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到做别人喜欢的事,实际上就是在说,要尊重市场,尊重市场规律,迎合需求去做事情。我认为也不是简单的浮于表面,而是挖掘一下深层次的迎合。比如三四线城市的软件开发行业,如果一套程序给客户报价10万,客户都不理解,就别指望他能花百万去维持项目了,你的软件即使免费送他,他也不会把它利用好。反而那些敬畏软件开发,视其为先进生产力的运营方,才是你真正的客户。如果你草草搭售青春的为其提供了方便,那最后还得自己从坑里爬出来。如果只是简单的想着自己的软件被使用就有价值,而不考虑其效果,很可能会得不偿失。

从指望别人,到发明一种机制,让人们主动来成就你。这个过程,是真的被开拓了眼界,星巴克由于实行了一定的股权激励,使得员工都以星巴克为自己的事情。不断的反馈一线的工作状态和新的想法,使得星巴克改进和迭代更为有理有据更为迅速。试点成功后迅速复制到其他连锁店,就这样,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就形成了。也就达到了这种,全员成就股东的一个局面。

第三个故事是诸葛亮的故事,他提出了一个场面和局面这两个关键词。提出了一个观点,做事既要做好场面,又要兼顾局面。所谓场面,就是在做的事都有谁参与,影响着谁。所谓局面,就是指这个行业现在到了什么阶段,自己的身价是多少,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。还有一个人际关系概念,结构洞。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人脉或者资源,把几波不同领域的人或事儿凑一块,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,其大概就像是互联网+一样,互联网+社交=微信,火箭+地雷=洲际导弹等等。

这几个概念理念化以后,真的让我对提炼某些现象有了新的认识。细细想来很多商业上的合作,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而进行“化学”反应的,引荐人就是充当了一个结构洞揭示者的角色,以前总觉得中间人如果不出力,可有可无的角色,现在想来,没有中间人来插柳,恐怕永无遮阴的机会。

今天一天听下来,要时刻精进自己的想法就一直在脑子里转悠。又赶上最近在实施自己的减肥大业,各种励志内容不绝于心,满腹热血和斗志。所以趁热,努力养成一个多看书多运动的习惯。

争取早日自由!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Kerwin » 今天听了很多名人传记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 

分享技术 热爱生活

GitLabNOTEBOOK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